晚上11点,走在县城的大街上,穿梭在冷风里,耳朵冻得直疼。北方冬天的风呼啸着。时间就是这样匆匆,眨眼间,我来县委组织部工作已经3年了。
还记得3年前参加全省公务员考试的时候,爸爸指着职位表上的“组织部”告诉我:“这个单位很锻炼人,但是我觉得竞争会很激烈,你可能考不上。”当时,我23岁,还有一点点叛逆。心里嘀咕:别小看人了,我怎么就考不上了?于是我毫不犹豫就报了组织部。非常幸运,经过笔试、面试层层角逐,我成功入职。想一想,也许从最初迈进组织部的那一刻,我就带着那么一点组工干部的精气神。
永远忘不了我来部里的第一天。四楼办公室,墙皮有点脱落,四五张办公桌上放着满满的文件资料,电话不断线儿地响着,敲打键盘的哒哒声不绝于耳。清楚地记得,那个晚上我饿得肚子咕咕直叫,也没有人表示要下班,一直到11点大家才结束工作。那一年,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。前辈们告诉我,那一年是通宵达旦常有、加班熬夜不止的一年,是率先垂范、真抓真改的一年,更是全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的一年。虽然我赶在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尾巴上参加工作,但是善始善终、善做善成的组织信条,让我们的收尾工作没有半点马虎。于是才有了上班第一天便加班到11点的故事。
初出茅庐的我,完全不懂组织工作,甚至以为组织工作就是组织个活动、搞个晚会什么的。现在想来,甚是可笑。当时的我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,犹如现在,我的朋友不理解我,总说“你在忙什么呢?为什么总要加班啊?”
但慢慢地,我融入了他们中间。
慢慢地,我也变成了他们。
今天,又忙活一整天,不知不觉就到了万家灯火的夜晚。随手拍了一张月色分享在微信朋友圈。有同事评论道:“只要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,即便是那么一点点,这样的加班也值了。”我笑了笑,回复:“必须的,咱们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!”
作为一个典型的90后,我也非常希望能多一点自己的时间。晚上瑜伽班6点半开课,我想了又想,不可能有时间去上,还是放弃了报名。朋友圈里,又有朋友晒带娃旅游的照片,我默默点了个赞。算一算,2014年毕业回到家乡以后,我还从来没有出去旅游过。
但回想起来,自己的思想、工作能力和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锤炼。基层大有可为,也大有作为。生活可以没有那么“高大上”,只要有意义。组工干部就像是默默付出却不为人所知的“幕后人”。可是工作得越久,越能理解到组织部的重要性,我们担负着干部队伍建设、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任,涉及全县700多个村庄和100多个单位的25507名党员干部以及几百家企业的人才专家。
新时代,念念不忘的仍是“为家乡做点什么”的初心。我的力量很小,但我会竭尽全力。
?
??????? 本文摘自: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2018年1月24日
?
|